對一個城市要產生情感,一定要走進傳統市場,香港稱作街市,wet market。
每逢過年,無法回家團圓的兒女,想念的除了是逐漸老去的雙親,更多的是年節中屋子裡頭的氣息跟喧嘩。擺了滿桌的佳餚,不論高檔與否,都絕對是一年365天裡最美味、最愉悅的一餐。
對出嫁的女兒來說,當然艱難。在同一個餐桌、對著最親密的同樣幾張臉孔,吃了二三十年的那晚、那餐飯,卻因為愛情要轉檯換人一起去吃,姑且不論婆家如何對待,多少都會落寞的。
我出嫁前,跟妹妹都在年二十九才坐著高鐵從台北趕回高雄,過年所有大小事都是母親一手包辦。還沒來得及學會如何張羅,就成了妻子、媳婦、母親。
也就還好,公婆都是隨和的人,再加上,不像台灣除夕夜最大,香港有一句話,「冬至大過年」,故此我也就算是輕鬆渡過出嫁以來六年的除夕。
至於我的雙胞胎,我就擔心他們享受不到過年在兒時帶給我跟妹妹的快樂時光,那幾乎是伴隨著我們成長、支撐著遊子們在其他364天努力著的一期一會,我盡我所能的能做多少做多少。
帶著他們走進中環嘉咸街、結志街的傳統市場,男的可以扛水果,女的可以選菜選花,給錢的時候還順便玩一下數學遊戲。街坊阿姨叔叔的爽朗笑容,一聲聲的新年快樂,抹掉不少我這幾天的思鄉病。
賣桔子的一位師奶對著雙胞胎說,我好鍾意台灣的啊,邊說邊多拿幾片我講不出名字的綠葉放到袋子送他們,叮囑我回家拿葉子🍃煲水可以驅走晦氣,迎來福氣。
回到家我傳了照片給爸爸,以為很溫馨很感動。他先是回,他們兩個是去選里長嗎?然後第二句說,妹妹過年前要剪頭髮,太長太亂了。#理性凌駕於感性 #又爛尾